【地评线】东湖评论:七年蝶变,落子千年

2021年,隆基培育并推动了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和氢能业务的发展。

根据报告推算,我国光伏发电到2035年,将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3%。据了解,欧盟预计将投入2100亿欧元扶持光伏企业,有意思的是,欧洲对我国光伏依赖程度达到70%,简单一算,单欧盟这一计划,就能为我国创汇近1500亿欧元。

【地评线】东湖评论:七年蝶变,落子千年

曾经,我国光伏企业就差点因为多晶硅团灭,当时我们的产能只占全球的8%,而到2020年我国产能爬升到76%,足足飙升了9倍!因为提纯难度高,设备要求高,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在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片的技术变革速度最快,当前拥有多条技术路线。2022年1-7月,光伏发电装机累计新增3773万千瓦,同比增长185%。由于产能建成之后,技术优化空间较大,容易形成先发优势,这也造成硅片集中度远高于其他环节。要知道,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额突破200万辆,也才拉动了2300亿。

要说整个产业哪里最赚钱,无疑是上游的多晶硅了。在过去、10年里,隆基股份表现最为优秀。2.0元/W以上的组件价格也没能阻挡下游部分需求买单,较高的价格承受力和较高的收益率容忍度,也侧面说明了光伏下游强劲的潜在需求。

需求朦胧延续资本热情不确定性,对资本而言是好事2022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其中集中式光伏11.22GW,同比增长109%;分布式光伏19.65GW,同比增长157%。2.0元/W以上的组件价格也没能阻挡下游部分需求买单,较高的价格承受力和较高的收益率容忍度,也侧面说明了光伏下游强劲的潜在需求。今年上半年,产业链价格稍加稳定,光伏装机有所回暖。

组件价格高企,或许并非坏事,痛才快乐着。近年,受硅料等成本因素影响,组件价格不降反升,成为制约下游需求变现的首要因素。

【地评线】东湖评论:七年蝶变,落子千年

尽管一直在期待,从未被满足,但终将到来,也终将被满足,只是很难预料准确的节奏和时间表。过去几年,光伏行业已经表现出不少弹性,尤其是技术迭代和产能供给的弹性,而需求端迟迟没有迎来与供给端大干快上相匹配的需求释放。所以,光伏行业仍然要继续面对光伏需求难测的艰难局面,各大机构对今明两年中国及全球的装机预测分歧也颇大,尽管总体预期需求即将加速释放。有不确定性,就有弹性,就有产业格局重塑和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可以享受更高估值。

此外,近期部分地区电力优惠价格取消,能源消耗成本开始成为光伏制造成本的新变数,这又是一个新的注脚。目前,部分组件报价超过2.0元/W,电站投资收益率已经触及底线。此外,海外受俄乌战争及能源危机预期,光伏装机需求旺盛,2022年1-6月,我国组件出口78.6GW,同比增长74%。但是,需求稍有回升,产业链博弈立马升级,上游价格闻风而涨,组件价格不降反升,今年初至今一路攀升。

组件价格制约需求表现去年以来,光伏行业在碳中和浪潮中大红大紫,资本汹涌,预期爆棚,制造端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制约了下游装机需求。需求朦胧延续资本热情不确定性,对资本而言是好事。

【地评线】东湖评论:七年蝶变,落子千年

需求端的弹性和机会,也将注定迎来组件环节的战略机遇,没有任何一路资本会加以放弃,这也不难理解组件环节的竞争格局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变得热闹和敏感了。总之,组件价格的回落,终端需求的释放,成为光伏行业新一茬期待,靴子一日不落地,激情一日不消散。

目前,仍然很难判断需求加速释放的时间表。预期一日不兑现,激情一日歇息。一方面,硅料价格回落的预期一再延后,近期甚至还创出新高,单晶致密料成交价已经超过30万元/吨。尽管硅料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但由于疫情、限电、检修等因素,加之残酷的产业链博弈,硅料近年执光伏产业定价之牛耳,价格表现狡猾,大有吃干榨尽之势,未来价格回落之路也不会平坦。2021年,受光伏组件价格上涨的冲击,全球及国内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长30%,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仅14%,其中集中式电站下滑27%,增长主力来自价格承受力更强的户用光伏。这一轮光伏激情还会延续吗?最新的关注点在哪里?这一轮光伏景气周期,从供给端的技术迭代,到需求端的场景拓展;从价格大幅波动,到产能大干快上,诸多热点持续贡献激情。

终端需求形势仍不明朗光伏需求星辰大海,是光伏行业的希望。一切都兑现了,一眼望到头,估值就回归平常了。

如今,短期需求因为上游价格高企而被抑制,需求释放被一再延缓。另一方面,本公众号一直强调,新一轮光伏产业热潮之下,非制造成本等花式负担多元化和复杂化,储能配套成本因碳酸锂价格上涨而不降反升,加剧了电站投资商的直接及间接成本,光伏电站开发的摩擦成本不断加剧,也成为未来电站需求增长的变数。

光伏回暖之势,再次受到遏制,行业再次陷入胶着。相对而言,作为光伏主力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在碳中和理念高调推广的这几年,始终不温不火。

终端装机需求再次迎来观望,组件出口增速也已放缓。但是,终端需求恰恰没有认真表现过,尤其是集中式电站。这个过程中,哪怕是局部的需求释放,也足以让整个市场兴奋,一是去年开始的户用光伏热潮,二是今年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出口暴增。与此同时,组件价格回落和终端需求释放的预期不断被点燃,成为光伏行业保持热情的新一茬期望。

而这种利好信息的延迟兑现,或许可以进一步延续光伏行业的资本激情吧。或许,还有其他不可预知的成本变量会陡然出现,让组件价格的回落之路变得不确定

某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光伏板块近期的持续调整,部分优质个股已经出现中短线布局机会,预计欧洲市占率较高的光储逆变器标的以及技术领先叠加先进产能占比较高的N型电池概念股将成为下半年光伏板块的投资主线。同时,已经具备较强经济性的TOPCon、ABC、HPBC等N型电池技术路线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大规模的产能投产,其中包括钧达股份8GW TOPCon产能,爱旭股份6.5GW ABC产能,隆基绿能15GW HPBC产能等。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板块近1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额高达111.9亿元,在消息面显著提振下半年市场预期的情况下,调整了近三周的光伏板块有望逐步企稳。值一提的是,回首光伏行业的发展史,在历次技术迭代初期,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享有一定的超额收益。

而在近期举行的2022年HJT&叠层技术峰会上,安徽华晟CEO周丹表示,到今年年底,HJT电池全成本有望接近PERC,HJT组件全成本将与PERC组件全成本打平甚至胜出。在大尺寸产能结构性紧缺的背景下,电池片环节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9月6日,近期跌跌不休的光伏板块在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上演王者归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SI:931151)暴涨4.81%,报收5203点,两市共有超百只光伏概念股上涨,其中N型电池概念股和光储概念股涨幅居前。个股方面,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TCL中环、爱旭股份、上机数控、钧达股份、晶科能源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个股方面,金晶科技、爱旭股份、钧达股份强势涨停,捷佳伟创、中信博、聆达股份、禾迈股份涨超9%,晶科能源、德业股份、通威股份、京山轻机涨超8%,上机数控涨超7%,京运通、晶澳科技、沐邦高科涨超6%,锦浪科技、拓日新能、昱能科技、福莱特、上能电气、帝尔激光、隆基绿能、双良节能涨超5%,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特变电工、美畅股份、帝科股份、亿晶光电、赛伍技术涨超4%,东方日升、中来股份、正泰电器、大全能源、TCL中环涨超3%。资金面上,Choice数据显示,今日光伏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8.47亿元,位居A股市场之首。

受此影响,上周跌超37%的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飙涨,单日涨幅超过30%,基本抹平上周的跌幅。同时,随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欧洲居民的用电需求陡增,而目前欧洲多数国家的天然气储备有限,未来极有可能出台相关限气措施。

专业人士分析称,俄罗斯完全切断天然气供应可能会导致欧元区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并进一步加剧已经处于高位的通胀水平。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相关推荐